高考政治题型一、总体介绍⒈“体现型”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 如 2000 年第 36 题第⑴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2003 年第 39 题第⑴问:2002 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8 分) 2004 年第 38 题(32 分)第⑶问:“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 分) 2004 年第 39 题(60 分)第(6)问: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10 分) 2009 年第 37 题(28 分)第(2)问: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 分)⒉“反映型” “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 如 2001 年第 38 题第⑶问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 分) 2002 年第 38 题第⑴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 分 )2009 年第 38 题(28 分)第(2)问: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请你结合信息二予以说明。(12 分)二、解题方法⒈“体现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⒉“反映型”的解题方法 “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三、具体题例分析1、“体现型”具体题例分析下面以 2000 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