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算题满分策略(2)“善于折分,大题小做”计算题通常被称为“大题”,其原因是:此类试题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题目的分值也较重.特别是压轴题 25 题都是一个较复杂的运动过程,整个运动过程往往是由多个连续的、简单的运动过程有机链接而成能否顺利解题关键是同学们能否顺利地将整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分解为独立的、较为简单的过程——即大题小做,各个击破.“大题小做”三步曲第一步:细心审题1.注意关键字句,明确解答目标2.加强判断推理,找出隐含条件3.关注过程细节,弄清内在联系第二步,用心研析1.过程拆分——快速建模物理计算题中研究对象所经历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在审题获取关键词语、隐含条件后,就要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即对研究对象的各个运动过程进行剖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确定每一个过程对应的物理模型、规律及各过程间的联系.2.活用规律——准确答题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在透彻分析题给物理情境的基础上,要灵活选用规律和方法分步列式、联立求解.第三步:规范答题1.有必要的文字说明2.有必要的方程式3.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例 10 (2018·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 37°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末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弹性挡板 c,滑块与挡板 c 相碰后的速率等于碰前的速率,斜面上铺了一层特殊物质,该物质在滑块上滑时对滑块不产生摩擦力,下滑时对滑块有摩擦且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现有一质量为 M=0.9 kg 的滑块沿斜面上滑,到达最高点 b 时的速度恰好为零,此时恰好与从 a 点水平抛出的质量为 m=0.1 kg 的小球在沿斜面方向上发生弹性碰撞,且滑块与弹性挡板 c 碰后恰好反弹回到 b 点,已知 a 点和 b 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 H=2.4 m,h=0.6 m(取 g=10 m/s2).求:(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2)斜面与滑块产的动摩擦因数;(3)从与小球碰撞到最后停止,滑块在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解析 (1)小球从 a 到 b 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 H-h=gt2小球到达 b 点时恰好沿斜面方向,有 tan 37°=解得 v0=8 m/s(2)到达 b 点的速度 v==10 m/s小球与滑块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v1+Mv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v2=mv+Mv解得滑块与小球刚碰后的速度 v2=2 m/s由几何关系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