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难点与考点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比重逐年增加,并且具有以下特点:从简单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更重视操作过程的考查;电学实验考查仍是考查的重点;从既定的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走进高考物理试题。下面仅以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突破此难点考点。一、实验探究解读1.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金属的电阻率。2.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 L,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 D,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 R,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则金属的电阻率 ρ=RS/L=πD2R/4L。注意:“伏安法”测电阻是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基础的测量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提供了电压表和电流表两测量工具。即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再结合欧姆定律 I=U/R,计算出待测的电阻值。通常电压表、电流表有两种连接方法:电流表外接法和电流表内接法。其取决于在于待测电阻的大小,如果待测电阻值较大,一般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3.实验器材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毫米刻度尺、安培表、伏特表、电源(3V)、滑动变阻器(0~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注意:(1)被测金属丝要选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如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或1000W 电炉丝经理直后代用等,电阻 5~10Ω 之间为宜,在此前提下,电源选 3V直流电源,安培表选 0~0.6A 量程,伏特表选 0~3V 量程,滑动变阻器选 0~20Ω。(2)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读数=固定刻度(mm)+可动刻度(mm);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4.实验步骤(1) 用螺旋测微器三次测量导线不同位置的直径取平均值 D(或将金属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出 n 匝线圈总直径长度 D,D/n 算出直径),求出其横截面积 S=πD2/4;(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拉直,用毫米刻度米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 L,测三次,求出平均值 L;(3)根据所选测量仪器和选择电路的原则设计电路图 1,然后根据电路图按顺序将实物连线起来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处(同学们用笔带线自己完成图 2 的连接)。因为金属导线的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相差不是很大,因此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应调至最大,实验过程中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不宜过大,以防止温度升高电阻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