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讨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预后差,监护任务沉重,一旦出现偏差,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为患者提供细节化和标准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危险因素[1],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恢复效果,保证护理工作的实施质量。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病情较为特别、复杂,更应该从护理工作入手,保证临床治疗的有序开展,尽可能减少突发情况。该文以该院在 2025 年 8 月 2025 年 8 月间接收并治疗的 72 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此次讨论的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管理和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 2025 年 8 月 2025 年 8 月间接收并治疗的 72 例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此次讨论的对象,随机分为两个讨论小组。观察组患者 36 例,男性 16例,女性 20 例,年龄 20~80 岁,平均年龄(40.32.6)岁,对比组患者 36 例,男性 15 例,女性 21 例,年龄 18~82 岁,平均年龄(42.02.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采纳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纳无缝隙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无缝隙管理小组 根据危重症监护病房的需求,成立无缝隙管理小组,组员为 1 名护士长、2~3 名护理组长、6~8 名带班组长、多名责任护士组成。无缝隙管理小组中,每一层都有专门的管理权限,逐级向上负责,并包含专门的人员现场调配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理制度等[2]。 1.2.2 持续管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实施预排班制,护士长不在时,由带班组长负责护士长的职责。每日安排 2~3 名带班组长值夜班,除了指导护理工作,还应该进行护理质量的抽查和管理,将问题记录在《护理工作改进登记本》中,以便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整和改进。护士长应 24 h 通讯通畅,节假日也尽量不要离开该市,护士人员若出现突发或者紧急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证患者的安全。 1.2.3 安全管理 应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防意识,避开安全事故的发生,如管道安全、约束安全、用药安全等事故。护士长的工作重点在于安排手术、处理入出院手续、护理查房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