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本会计准则解析及启示分析日本成本会计准则解析及启示分析 一、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产生和进展 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1937 年 11 月,为了普及和启发成本会计知识,“产品成本会计规则”被颁布,这是第一个聚焦于日本成本会计的准则,而且对于日本公司来说,它是自愿的、指导性的和值得推举的。1937 年日本侵华战争后,陆军和海军分别在 1939 年和 1940 年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成本会计规则,这些规则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军需品价格。此时,日本政府十分需要一个完整、统一的成本会计规则。1942 年 4 月制造业成本会计指南代替了陆军和海军成本会计规则。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战争期间的商品价格和提高管理效率。二战后,日本经济处于混乱状态中,政府从 1948 年 3 月 2 日开始采纳成本会计规则控制价格,经济开始逐渐稳定。由于政府开始致力于生产力的提高,这一政策导致了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财政部企业会计讨论会,其前身是经济稳定委员会的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于 1950 年 11 月 16 日开始着手成本会计准则的讨论,直到 1962 年 11 月 8 日才获得了成功。日本到目前为止共颁布了 10 个成本会计准则。 准则以当时普遍接受的成本会计实务中最好的实务为基础并将其编撰进去,这一过程也使基本成本惯例更加清楚。委员会的成员不仅讨论美国、英国、德国和其他地区的成本会计体系,而且还在日本制造业进行调研,并且通过来自于三番钢厂、三菱电器、住友化学、富士纺织等企业的合作来讨论实践中的成本会计体系。准则的观念与 1951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AA)的成本概念和标准委员会报告相比,更接近于德国 1939 年的成本会计一般原则。日本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规定普遍遵守的成本会计原则,也是为了使准则作为会计核算体系一部分的成本会计的核算基础。 二、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内容和特点 (一)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和内容 日本成本会计准则的目标是:价格制定、准备财务报表、成本管理、预算和预算控制、制定基本计划和做决策。但是,准则没有定义或描述成本管理、编制预算和预算控制,以及制定基础计划和决策的具体方法。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成本会计目标和基本准则;第二章,实际成本会计;第三章,标准成本会计;第四章,会计和成本差异分析;第五章,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二)成本会计准则的特点 在日本,准则是传播和普及成本会计知识的法律规范。准则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