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护理管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评定医院感染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如何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之一[1]。而医院感染的预防是贯穿在护理工作始终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控制措施是基础[2-3]。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流程、管理规章制度、考核体系等是十分必要的。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感染控制落到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例如:在病区的环境护理中制定明确的消毒灭菌工作流程、方法、监督体系等,保证病区环境符合相关标准,从而避开出现医源性感染。该院自 2025 年 6 月开始在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实施护理管理干预模式,从制度、护理人员培训、高危因素控制、护理考核等角度着手,全方位对普通病房的感染管理进行监控,有效降低了感染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 2025 年 6 月开始在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中实施护理管理干预模式,选取 2025 年 612 月收治的 2 250 例住院患者为对比组,选取 2025 年 612 月收治的 2 250 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比组中男 1 400 例,女 850 例,年龄在 21~69 岁,平均(43.914.6)岁。观察组中男 1 460 例,女 790 例,年龄在 22~73岁,平均(44.514.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认知水平等开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管理干预模式,主要措施为:①构建层级式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体制。护理主任担任感染委员会副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则为委员会的成员,科室护士长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同时科室设立医院感染护理监控员,明确分工,分级管理,将医院感染防控落实到个人。作为感染感染委员会副主任的护理部主任常常组织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到各个科室进行检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感染小组长的护士长抓好该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保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程、制度及措施的有效落实,每月组织监控员进行感控质量督导检查,根据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评价标准逐项进行检查。监控员对科室内高频率接触的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每月做好医院感染监测调查,例如散发病例的调查,目标性监测调查,多重耐药菌监测调查,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