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商务与诚信法则 摘要:在电子商务的进展过程中,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模式以及人们的交往、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诚实守信更是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伦理原则.构建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可从五个方面考虑: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法律规范;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构建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创立民间诚信评估机构;建立维护社会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 关键词:诚信;电子商务;社会诚信机制 一、我国电子商务交易现状 根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 l1100 万人,与上年同期调查结果相比增加了 1700 万人.增长率为 18。1%;宽带上网人数增加了 2150 万人,增长率为 50。2%: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 4950 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790 万台,增长率为 19.0%.虽然,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不断改善。但当问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 70%左右。由此可见,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的首要问题.电子商务要快速持续的进展,必须加快诚信问题的建设. 二、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诚信基础薄弱,电子商务交易信任度低 由于我国长期的:“重商主义”的影响,导致一些传统的社会诚信道德与伦理的缺失.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经理人缺乏诚信等诚信问题每天见诸于报端,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方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进展的心里障碍。 (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当今的法律建设尚不完善,尤其是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待进展。许多国家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一些涉及电子商务某些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约束交易双方的背信行为。 (三)网络骗术的滋生和网民安全意识不强 随着网络的迅猛进展,电子商务以“熟透半边天”,网上购物给大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假冒伪劣和违法犯罪,并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取证困难等原因,网络犯罪往往比现实商业诈骗更难追查,因此,各种网络骗术甚至是网络诈骗肆意猖獗,给受害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疯狂增长,成为了电子商务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