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方案浅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方案 摘要:框架结构的节点为梁柱交叉点,节点承受由梁柱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剪力的共同作用,受力状态很复杂,其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将形成多种交叉裂缝,把节点核心区分为若干混凝土块体,将大幅度降低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为此,施工时应确保节点处的强度。 关键词: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施工方案;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是一个最重要阶段,施工方案及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因此,作为现场具体指导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从工程和现场实际出发,确保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加快工期。而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节点处的钢筋与施工缝 框架结构柱内往往竖向钢筋非常多,而梁内上下横向钢筋也按锚固要求弯曲插入柱内。一般情况下,柱内竖筋和梁内钢筋的规格数量及锚固长度,都是在现场加工区或预制厂按图成型,现场绑扎的。该处的钢筋往往非常密集,会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差错(特别是主筋)。但由于节点区附近钢筋非常密,加之钢筋与模板的工序配合问题,应在固定模板之前将箍筋绑扎完毕,假如绑扎梁筋前固定模板,则必须加密箍筋。由于不好绑扎,也往往不能加密。因此,该处模板应当在箍筋加密完成后,再进行固定。浇筑柱混凝土之前将同一层内的柱、梁钢筋绑扎完毕。 对于现浇高层框架结构,限于钢筋的敷设、模板的支设,以及下层混凝土强度未达龄期强度等工序和技术上要求,常常不能进行上部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施工,不留施工缝是不现实的。同一次性现浇结构相比,施工缝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第一次表面已终凝第二次浇筑时在原界面上存在冷缝,新旧界面粘结力受到削弱,不可避开地对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假若施工缝留设及处理措施不当,这种危害将成为潜在的隐患。设计上根据框架节点的受力特点,常考虑使用不同等级混凝土浇筑,而决定着施工时的施工缝的留设。施工缝留设遵循的原则应是首先保证结构强度,而后考虑施工方便。出于工序上的原因,施工缝也常常留设在节点的上部或下部,此位置承受着较大的剪力,是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存在影响节点混凝土强度,在节点处有不同等级混凝土需浇筑情况下,应将施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