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浅谈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 【摘 要】随着高层建筑向体量大型化和结构功能多样化方向进展,对长度较长、面积较大带地下室的高层板式楼宇等建筑物,以及独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据设计法律规范要求设置了沉降或伸缩后浇带。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后浇带的合理设置及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最终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后浇带;合理设置;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3 文献标识码: A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技术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1 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1.1 后浇带可有效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为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将两部分临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注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为整体。设计时,应考虑基础在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为整体后的计算,应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另外,还可以同时实行以下调整措施:① 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纳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纳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②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③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将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二者的沉降差,使二者最后实际标高相一致。 1.2 后浇带可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化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 1~2 个月内完成,而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常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 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2.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