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发酵料栽培白灵菇技术要点白灵菇又称白灵侧耳,其子实体洁白,菌肉肥厚,肉质细腻,脆嫩可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进展较快的一种珍稀食用菌。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菇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导致袋料栽培白灵菇的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菇农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将几年来讨论及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报告如下:1 适时安排栽培季节白灵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出菇的最适温度为 15~20℃。栽培时间的安排非常重要,否则出菇期的温度过高,影响其子实体的分化。东北地区春季接种可安排在 3月中、下旬,秋季为 8 月中、下旬,此时的温度大约在 20℃以下,低温发菌,菌丝粗壮,并可防止杂菌污染。2 选择优质、适宜的品种品种选择是白灵菇栽培的关键。不同品种出菇温度的要求不同,不能盲目地引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选择适宜的品种。菌种要从正规的食用菌科研单位引进,以保证菌种具有良好的性状。白灵菇的品种繁杂,生产上多选择掌形品种,其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盖大无柄,品质好,肉质致密肥厚,口感细腻,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母种引进后采纳 PDA 培育基进行扩繁,原种和栽培种用玉米粒培育基扩繁,菌丝生长快而粗壮,长满培育基的时间短。3 培育料的配制与发酵处理东北地区常用玉米芯和锯木屑为栽培料。3.1 配方 ①玉米芯 80%、米糠 12%、玉米粉 4%、石膏 1%、过磷酸钙 1%、石灰 2%。②玉米芯 50%、阔叶树锯木屑 30%、米糠 10%、玉米粉 6%、石膏 1%、过磷酸钙 1%、石灰 2%。3.2 配制与发酵处理 选择无霉变的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按配方称取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为 65%,即用手握培育料,中度用力时指缝见水但不滴下为宜。料充分吸水后,将配好的料堆成高 1~1.2m、宽1.5m、长度不限的料堆,用直径 5cm 左右的木棒打通气孔,孔距为 40cm,深至堆底。然后用塑料以及草帘等遮盖物盖严,当堆内中心料温达到 60~70℃时进行翻堆。复堆后继续发酵,待料温升到 60~70℃时进行第 2 次翻堆,共翻 3~4 次。当料呈棕褐色、质地松软而有弹性、有特别香味时,说明料已充分发酵,最后补足水分到 65%,即可装袋。4 装袋灭菌要彻底菌袋选择规格为 17×35×0.04cm 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一端用线绳扎紧,将发酵好的料装入袋,边装边压实,松紧适度。装满袋后,用线绳扎紧袋口,或者袋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