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1页
1/2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2页
2/2
第三单元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第 10 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 教案一、资本主义阵营·结构性调整:美、欧、日关系的变化美国:(二战后—60 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20 多年中,美国一直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但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了结构性调整。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连续发生的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两次宣布美元贬值。 70 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的“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欧洲:实现了经济复兴的西欧不断增强独立意识: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体系,推行独立外交政策。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967 年,西欧六国成立欧共体,跨出了欧洲联合的坚实步伐。 英国也宣布结束英、美特殊关系,于 1973 年加入欧共体。日本:60 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至 1968 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经济的起飞,日美贸易摩擦加剧。70 年代,日本政府一再强调发挥与经济大国相称得政治所用,力主推行“多边自主外交”政策。(小结):美、欧、日相互关系的调整使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美国的对欧、对日外交不得不更强调伙伴原则。二、社会主义阵营·严重分裂——中苏关系的破裂起因:斯大林去世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论争逐渐增多。导火线:1956 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①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的外交政策,②并在“秘密报告”中严厉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等错误。此举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极大震动,并拉开了国际共运大论战的序幕。用心 爱心 专心1分歧: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对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的看法,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辩论。破裂:不久后,这场争论发展为国家利益之间的斗争,两国关系随之恶化,苏联撤走援华专家,甚至挑起中苏边界冲突。60 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国关系降到冰点。影响:①中苏关系的破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②中国转而开拓更广阔的外交空间,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三、两极格局·此消彼长中解体——美苏争霸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演变过程中,美苏关系始终处于国际舞台的中心。20 世纪初 50 年代到 60 年代 (美攻苏守):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3.10《大国关系的重组》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