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重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基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2.难点: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教材整理 1 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 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② 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③ 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2)冗官① 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② 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3)冗费① 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② 大兴土木的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③ 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5)积弱① 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一半驻防京师及其附近,造成边疆兵力相对不足。② 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41“学习思考”,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北宋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过度的集权: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每年又通过科举制和恩惠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造成了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养兵之策造成军队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弱;军队、官员的激增必然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造成了冗费。冗官、冗兵、冗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造就了北宋的积贫积弱。教材整理 2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2)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2.外患——边境危机(1)宋辽之战① 宋太宗时曾两度对辽用兵,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但都归于失败。从此,北宋采取了被动防御的方针。②1004 年,宋军虽然在澶州打了胜仗,但后来却订立了“澶渊之盟”。(2)宋夏之战:在抵御西夏的战争中大多失利,北宋政府被迫议和。[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41“学习思考”,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为什么却要每年给辽送岁币?【提示】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以及统治者的昏聩。3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对西夏的战争惨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