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标解读】课标阐述:了解“重农抑商”“海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课标领会:本课是纵向连接中国古代与近代以及横向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关节点。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点:1、 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及商业经济的发展程度2、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特征3、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及实施的背景和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含义;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东西方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与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中国出现危机。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不断开拓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4、课时安排:1 课时 5、重点:近代前夜发展的表现、资本主义萌芽、近代前夜的危机原因与实质。6、难点:近代前夜发展与迟滞的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帝国盛世与世界潮流教师:课前展示组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辉煌教师:处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国,顺东亚季风气候之天时,得母亲河黄河长江之地利,加上华夏子孙勤劳淳朴之天性,将农耕文明发展的风生水起。我们要知道在明清之前,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形成,各国之间深层的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并未广泛展开,世界还基本处于相互隔绝状态,中华帝国长期沉浸于盛世荣耀之中。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清的轨道,欧洲各国百帆竞渡,争雄于世界之时,安享帝国盛世竟成了一时迷梦。可是,积蓄了千年的中华文明怎会如此快速堕落而浅于界潮流之中?今天让我们从世界的角度去看看中国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师:请同学们猜猜看“近代前夜”应该是指哪一阶段呢?学生: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期教师:展示解读课标1、 了解重农抑商与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师: 既然要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明清时期的大中华,我们就先看看当时西方人的描述吧1“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