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掌握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加强的演进历程,分析其特点。(重点)2.概述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理解其演变趋势。(难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2)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3)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4)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演变(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分割宰相军权;财政归三司掌管,分割宰相财权。(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统辖六部。[图解历史](1)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二、选官制度1.西周: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2.战国:军功爵制度。3.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也容易形成小集团。4.东汉末年:朝廷采用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品)、朝廷再按等任命的人才选拔制度。5.魏晋南北朝:家世门第的高低成为选官的标准,南朝时走向末路。6.隋唐:科举制(1)原因: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来历: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3)完善: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4)发展:北宋,更为重视,导致选官过冗过滥;明清,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2)选官制的演变[史论要旨]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原因: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表现① 秦朝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② 汉代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③ 明清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进行业务监督。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1)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