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日亭》观后感 《红日亭》挺让我意外的,一是筹拍多年,以为流产了。然而前几日《红日亭》盛大首映,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八年前我参加电影《红日亭》的讨论会,后来有了倪维行的脚本。现在播映的是另外一个版本,但延续了倪维行剧本中的诸多故事元素。假如我没记错,八年前讨论会那一天正是制片人吴培军的生日,培军之所以选择在这样一个特别日子启动电影《红日亭》,实际上多年前他就埋下了信心的伏笔。二是本土题材的电影能够拍得如此精彩,实质上开创了本土电影制作的一个新路子。 电影《红日亭》以温州的慈善地标红日亭作为电影背景,但又不拘泥于红日亭的一时一地一事,而是以红日亭作为故事剧场来演绎一个收留和转化智障青年的故事,丰富和提升了行善的内涵。可以说,《红日亭》是对温州善行天下的一个高度概括,是镜子,亦是窗口。电影多线索并进,除了转化智障孤儿、还有高春梅一家的转变,当然电影也交代了红日亭三代传承的线索。 电影之所以很感人,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善实质上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地方真正是爱和善的荒漠,也没有哪一个人是不能被爱和善融化的。电影正是以一个行善的故事来激发起观众内心中的善念,所以它才会感动那么多人。所以说,主旋律电影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拍好。电影中有几个让我禁不住落泪的时刻,我偷偷看了一下坐在我旁边的姑娘,已经用纸巾遮面。 电影的故事非常精致,如同一波三折的小小说,或如精致的盆景,可见剧组在剧本的打磨上的确是花了功夫。《红日亭》不是那种大轮廓、大捭阖、大动作的电影,而是将故事的秘密系于极微小之处,比如阿国拿钱、藏钱等等。 电影中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智障儿童阿国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一张画像建立了他和妈妈的联系。在这个桥段中,陶慧敏的表演堪称优秀,她的不解、疑惑、纠结和犹豫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假如太短起不到催泪的效果,假如太长也就突破了观众的情感阈值。电影中还有很多忍俊不禁的片段,最为精彩的就是阿国动不动要背残疾李捷去尿尿。 总之《红日亭》是一部让人很感动,甚至会让你落泪的电影。让人哭比让人笑要困难许多。像这样能够打动人心、能够让人的情感激荡的电影在目前的电影市场已经越来越稀缺,弥足宝贵。 《红日亭》是一部由非市场资金投入的电影,而且拍摄的是本土题材,由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改编而成,这给电影创作带来难度。微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和网络市场之后,很多政府机构或者企事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