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900 字《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借东风,木牛流马……”在民间流传,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但通读《三国演义》,认真分析,我对诸葛亮有了新的看法。首先是忠义:诸葛亮被刘备单独留在白蒂城,七擒孟获,七离开庐山,五病死张远;在他的一生中,尽管他知道刘禅不是君主,但他给予了全力支持,因此他被视为忠诚的典范。但是,换一种说法,三国乱世对一个臣子的最高忠诚是什么?应该是帮助君主成功,即辅佐君主,管理好国家;假如表现更完美的话,应该是:结束战争,统一国家。反过来看诸葛亮做了什么。刘备的计划是让诸葛亮帮助刘禅统一天下,实现霸权;假如诸葛亮统一天下后不篡权,帮助刘禅成为英语大师,治理好国家,那就是真正的忠诚。而诸葛亮呢?虽然他没有篡权,但他没有帮助刘禅统一世界;非但没有把培育成一代英语大师,反而开了一个“不思蜀,其乐无穷”的永恒玩笑。诸葛亮只取得了自己这一代智者的名声。对于蜀国来说,他并没有真正达到人们所赞扬的忠义,无论是刘备还是刘禅。再说智慧: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借东风,空城计,木牛马,草船借箭,都是熟悉的智慧表达。但在我看来,这只能算是一点小智慧。假如你是一个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吹一百八十年,但诸葛亮是一个国家的宰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如何调动全国的智慧和智慧,让大家齐心协力把国家管理好;他的智慧应该体现在如何建立一个法律规范有效的制度,通过一个合理的制度来治理国家,而不是靠个人去做事,完全靠自己的权威来建设国家的治理。诸葛亮没有成为精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工作狂一样不停地工作(晚年要亲自监督打二百多棒的军规);他不信任任何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好,别人得不到机会;可能诸葛亮根本没想过培育人才,以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最终只是拖垮了自己的身体,留下了一些看似“有才华”的人,把蜀国推向灭亡。可以说“蜀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诸葛亮这个所谓的圣人,对蜀国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诸葛亮只是一个被无限夸张吹捧的完美老师。就像神话的角色一样看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