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某基坑变形观测与分析睢宁某基坑变形观测与分析 [摘要]本文以实际基坑位移观测工程为例,以基坑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监测、裂缝监测及基坑水平、垂直位移监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基坑位移观测的方法、步骤,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坑;位移观测;监测;中误差;裂缝 0 引言 某基坑工程位于徐州市睢宁县城区,场地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简单,但周边环境较复杂,南、西临街,东、北与住宅楼相邻。基坑呈不规则型,南北长 48m,东西长 50m,开挖深度 8.0m,主楼 30层。 基坑的北部、东部采纳钻孔灌注桩支护,桩长 11.5~15.4m,桩上部基坑侧面采纳土钉墙支护,西部、南部采纳复合土钉墙支护。整个基坑采纳双排深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桩长 15.0m。 1 监测目的和内容 为使基坑开挖工作顺利进行,及时了解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在偶然或突发的情况下及时反馈信息并实行必要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的安全。本次基坑监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监测。 2.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 3.基坑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 2 监测过程 2.1 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监测 在临近基坑建筑物上共布置了 25 个观测点(JK1~25),在西北及西南侧道路上共布设了 9 个沉降观测点(D1~9),其中仅道路上 D5 号点采纳路边的高压线电杆底角固定螺丝作为观测点,其余以铁钉或膨胀钉作为观测点。 本次沉降观测采纳假定高程基准,由于楼房和道路的观测点较为分散,为方便观测,采纳 4 个假定高程基准,沉降监测基准点 8个(BM1~8)。观测点及基准点位置见图 1。 周边房屋沉降观测从 2025 年 7 月 10 日开始至 2025 年 11 月 17日结束,共观测 20 次,房屋监测点最大沉降量为 2.10mm,最小沉降量为 0.68mm,房屋差异沉降最大为 1/11800,满足 3/1000 的设计要求。 周边道路沉降观测从 2025 年 7 月 10 日开始至 2025 年 11 月 17日结束,共观测 20 次,道路监测点最大沉降量为 3.20mm,最小沉降量为 1.14mm。 2.2 周边建筑物裂缝监测 基坑开挖过程,由于土体位移,会使靠近基坑较近的建筑物产生裂缝,对裂缝的监测,我们实行在裂缝两侧做固定点,用钢卷尺量取两点距离,计算裂缝张裂宽度,根据裂缝的长短,每个裂缝我们做 2~3 个剖面。基坑东面约 4m 的 2 间砖房,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