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知识点:高一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

知识点:高一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_第1页
1/2
知识点:高一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_第2页
2/2
知识点:高一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进展过程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精品我准备了语文高二下学期辛弃疾词两首期中复习要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一、课文解析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 65 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考试技巧,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概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二、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关于《水龙吟》辛弃疾南渡归宋后,南宋政府对他大材小用、不予重视。但抱着一颗热切的爱国之心的辛弃疾还是不顾自己职位的低微,针对着南宋政府中主和派的不抵抗论,写成了《美芹十论》奏章,上奏皇帝。3、关于《永遇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二下学期辛弃疾词两首期中复习要点,希望大家喜爱。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哀江南知识点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长亭送别知识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知识点:高一历史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