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区施工要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心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心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我国新、老法律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设计上一般是根据法律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法律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在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养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实行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法律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对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在节点区钢筋绑扎过程中,主要应注意箍筋的间距和纵筋的锚固。 1、常见施工方法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 1.1 柱梁分开浇筑法 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安装柱模板、在梁底下 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砼工往往不得不解开扎丝,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这样一来,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影响与砼的粘结。此外,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甚至会擅自烧断弯钩造成纵筋的锚固不够。 1.2“沉梁法” 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也有些项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