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互联网讨论报告 篇一:腾讯“互联网+”系列报告之一:愿景篇 腾讯“互联网+”系列报告之一:愿景篇 一、“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制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从中可以提炼出“互联网+”的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技术基础,即构建在现代信息通信上的互联网平台;二是实现路径,即互联网平台与传统产业的各种跨界融合;三是表现形式,即各种跨界融合的结果呈现为产品、业务、模式的不断迭代出新;四是“互联网+”的最终形态,即一个由产品、业务、模式构成的,动态的、自我进化的、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四个要素形成一个自然的递进关系:在技术基础之上,依循跨界融合的实现路径,融入互联网基因的新产品、业务、模式不断演进,最终达到“互联网+”在微观上连接一切、在中观上产业变革、在宏观上经济转型的动态平衡。 二、“互联网+”实现的 6 个层次 站在“互联网+”的出发点,可以看到逐渐成型的这一动态平衡的新生态与过去 60 年以 IT 技术崛起为标志的所谓“新经济”之间的不同:后者往往局限于 IT 相关产业内,并未对经济生活的底层,也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直接的、革命性的影响;而前者的主要作用目标,恰恰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基本的活动模式,形成自下而上改变整体经济生态的不竭动力,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技术意义上的 IT 产业范畴。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这一自下而上的演进过程概括为一个包含六个层次的模型。 第一层,终端互联。“互联网+”实现的物质基础,就是数量爆发增长、形式无限丰富的联网终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时连接。Gartner 公布预测数据显示,到 2025 年,联网设备将达到250 亿部,联网设备与人口比例接近 3 比 1。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5 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天上网 3.1 小时,手机上网 1.7 小时。未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人们可能实现 24 小时联网。终端互联,已经是现实。 第二层,数据交换。终端互联构建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通过这一连接平台,网络内的人和物将所在场景属性数字化,实时交互。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的标志之 一,就是数据的爆发。根据 IBM 2025 年的估量,全球每天产生250 亿亿字节的数据,而全球所有记录下来的数据中 90%是在最近两年产生的。丰富多样的数据对应的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几乎所有场景,为我们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