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玩泥巴作者顾清 常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 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重点是引导孩子对泥巴的感知,让他们发现不同材质的特点,特别是了解泥巴的特点,并尝试不同的方法使泥巴发生改变,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自己一双小手的灵巧,激发好奇心,树立自信心。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和体验,用泥巴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传达情感。本课在儿童随意捏玩泥巴的活动中,意在引导孩子了解泥巴的特性。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讨论与切身体验,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泥性,并通过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搓、捏、摔、打改变泥巴的形态,传达出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泥巴可以千变万化,制作方法非常多,在第一次接触泥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中多给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的机会。软软、湿湿的泥巴在孩子一双巧手上发生着千变万化,这对于第一次接触泥巴的孩子来说,既新奇,又刺激。孩子在释放情怀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玩泥”的方法。所以,教学中应更多地给予孩子“玩泥”的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孩子的创作自信。学生情况:基于一年级孩子的能力,老师可带孩子走进自然,让他们体验和尝试泥巴的不同特性。课堂上,老师创设活动情景,将教学的难度融入游戏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的审美,激发孩子的“玩泥”激情。我们应该多带他们观察、讨论、尝试。玩泥巴既是孩子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途径,也是体验和尝试不同材料特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驾驭不同材质为自己所用的机会,更是能使孩子萌生出制造能力的平台和土壤。在美术课中,要在提高孩子审美水平的同时,激发他们认真观察和倾听的兴趣,培育他们敢想肯做的实践精神。教学方式、手段:首先要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来感受泥性,然后再指导孩子利用泥巴容易改变、容易成型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培育孩子发现美、表现美、制造美和追求美的基本素养。老师不能过于追求作品,初次接触泥巴的孩子一定要通过一个过程才能驾驭这种材料做出作品。这个过程有人长有人短,老师要有耐心和信心鼓舞他们大胆尝试,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或多或少的实践尝试,每个孩子都能有进步。孩子是有差异的,掌握一种新的材质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鼓舞能迅速掌握材质特点的孩子,帮助需要更长时间的孩子,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几种技法反复尝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