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藕田高效栽培模式调研与分析莲藕是武汉市蔡甸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25 年种植面积 1 万公顷,总产量20 万 t,总产值 3.2 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 18.2%。为了提高藕田的经济效益,蔡甸区推广了多项藕田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2025 年,全区模式推广面积达 7730 公顷,占全区莲藕种植面积的 77.3%。下面介绍近几年主要推广应用的模式。1 早藕一晚稻莲藕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定植,7 月中旬采挖;晚稻 6 月中下旬播种,7 月下旬移栽。该模式在本区应用较早,面积较大,其投资小,效益稳定。1.1 技术要点加强莲藕早熟栽培管理,促进莲藕膨大,确保早期产量与效益。晚稻实行常规管理。藕田管理要点:①选用早中熟品种,如鄂莲一号、鄂莲五号及武植二号等。②合理密植,每 667 平方米常规用种量 450kg 左右。③施足基肥并早施追肥,667 平方米施碳酸氢铵 100kg、磷肥 50kg 及硫酸钾复合肥 15kg,并尽量多施有机肥。开始出现立叶时每 667 平方米追施尿素 15kg。④由于藕田底肥相对较足,晚稻可少施或不施底肥。1.2 经济效益莲藕 7 月中旬采挖,667 平方米产量 900kg,价格 2.6 元/kg,产值 2340 元;晚稻 667 平方米产量 450kg、1.6 元/kg、产值 720 元。两季 667 平方米总产值 3060元,扣除生产成本,年利润 2300 元。而一季中稻平均每 667 平方米产量650kg,1.8 元/kg,产值 1170 元,利润 800 元。该模式与一季中稻相比,每 667 平方米增效 1500 元。2 早藕-藜蒿(蒌蒿)莲藕采挖后复种藜蒿。莲藕采纳保温设施栽培,3 月上旬定植,6 上旬至 7 月上旬分期采挖;藜蒿 8 月上旬定植,10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陆续采收(冬季覆盖保温)。这是近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新模式,2025 年推广面积 730 公顷以上。2.1 技术要点① 采纳大棚或中棚 大棚采纳钢架大棚,宽 6.0m,高 2.5m,长 50m。中棚采纳竹弓,宽 3~3.5m,高 1.5~1.7m,长 20~30m。棚南北向,利于通气。由于大棚投资高,目前蔡甸区大部分采纳中棚。② 莲藕 选择早熟及中熟品种鄂莲一号、鄂莲五号;适时早栽,3 月上旬定植,比露地提早 1 个月;增加栽植密度,每 667 平方米用种量 450kg;施足基肥和早施追肥,每 667 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 75kg,立叶出现时追尿素 10kg;及时采挖上市,通常分 2 次采挖。③ 藜蒿 7 月上旬,于莲藕收获后排干田水,晒田 20 天,然后耕耙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