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交方案设计比选要点及分析论立交方案设计比选要点及分析 摘要:通过对某市互通式立交方案的比选,论述立交设计中各个要素环节对立交方案设计的影响。在满足立交功能定位及交通量的要求下,切实结合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做到详细讨论分析,多方案共同比选,不断优化完善,以达到确定最佳立交方案的目的。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素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互通式立交是当今交通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路网交通量迅猛增加,现存的大型平交口大大制约了交通量的合理分流,成为引起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道路周边地区进展至今,众多交叉口所在地段已进展为繁华的商业节点,且周边地形地物等限制因素较多,诸多相位无法满足立交展线要求,使得互通式立交设置变得十分复杂,增加了立交设计与施工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某市互通式立交方案的比选,分析立交设计中各个因素对立交选型的影响,从而为立交方案的选型提供参考。 互通式立交往往具有占地较多、投资较大、不易改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做好立交方案比选,从中选择相对合理的立交方案,是控制投资,降低立交设计及实施难度,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途径。故在立交建设前应对立交选位,交通量、投资造价、拆迁用地、环境协调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并结合路网规划,对立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综合比较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立交方案。 2.立交方案比选 2.1 地理位置 图 1 项目区位平面图 如图 1 所示,本立交所在区域主要道路为东西向主线 M,北侧为运河,南侧为铁路,被交线 CR 上跨主线 M 及铁路而建。由于主线 M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拟建设主线高架 MG 以分流交通量。本立交即为主线高架 MG 与被交线 CR 相交的节点,主线高架 MG 上跨被交线 CR 老桥,因此主线高架 MG 及各个匝道均位于 2~3 层之间,离地高度 8m至 20m 之间,匝道均为桥梁结构。 2.2 设计要素 本互通立交的控制要素主要有:(1)立交建设对铁路的影响;(2)征地拆迁;(3)平纵面线形;(4)交通量;(5)施工难度;(6)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7)投资造价。 由图 1 可见,本项目限制因素较多,其中 A 相位限制因素最多,其东侧有重要商业区块,北侧紧邻运河和重要商业区域,该处展线空间极其有限;B 相位条件相对较好,主要有北侧的运河及重要商业区域组成; C、D 相位总体较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