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陷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试论公路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陷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内容摘 要:结合桥梁引道沉陷的实际问题,从桥头引道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的角度出发,提出预防和治理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陷的措施,对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陷;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桥梁引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桥头产生跳车现象,在公路建设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对于高等级公路,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量 2cm 以上就感觉到跳车,5cm以上就会感觉到严重跳车,此时会引起交通安全问题。也就是说,预防和治理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降对高等级公路具有较高的要求,成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从思想上足够重视解决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陷现象 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为了防止或减轻桥梁引道不均匀沉降量,避开桥头跳车现象,设计与施工必须从思想、技术和施工管理手段充分重视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仔细做好路基沉降的预防工程,减少因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而加重桥头跳车的现象。 2 设计必须考虑桥头路堤因工后沉降引发的纵坡变化值标准 桥台与路堤之间存在着不均匀沉陷,造成桥头路段纵坡变化,导致纵坡不顺畅及其构造物的附加变形,产生桥头跳车现象,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和处治技术标准。交通部“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软基综合处理课题”指出,若由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值不超过 2‰,则驾驶员按 120kmPh 速度行驶时未感觉有桥头跳车现象。国外也有设计法律规范规定了由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值不大于 4‰的要求。纵坡变化值标准的高低直接涉及到软基处理费用,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标准。 3 加强桥台软基处治的讨论 假如在桥台桩基成桩之前未对软土地基处理,则桥台桩基施工完成后,桩侧软弱土层受到桥头填土路堤竖向荷载的作用,使软弱土层的压缩下沉量大于桩的竖向位移值时,包括桩身压缩在桩底下沉位移,此时压缩土层将对桩产生向下的负摩擦力,从而增大桩所承受的轴向荷载。与此同时,当土层中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下沉以及土层的压缩下沉大于桩身的下沉速度时,也会对桩产生负摩擦力,增大桩所承受的轴向荷载。因此,必须仔细对待桥台软土地基问题,加强讨论其对路基路面工程的影响程度,寻找解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