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的科学进展道路交通的科学进展 摘要:根据当前道路交通的特点,不断修正和完善路面设计法律规范,采纳新的路面结构,以延长路面寿命、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资源的目的。并采纳废旧材料和新型技术,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利用,降低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者简介:罗要飞(1986―),男,硕士在读,E―mail:1652613659@qq.com]。 关键字:沥青路面;设计理念;降耗;科学进展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经过 30 多年的进展和建设,虽然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对道路交通的科学、可持续进展重视不够,造成道路造价偏高、路面使用寿命低于设计年限、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而道路建设所用的沥青、集料、矿粉、水泥等均为不可再生出材料。为了适应公路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先前我们往往采纳掠夺性开采方式,一次性开采,根本不考虑当地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以至于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物种锐减等问题,严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进展。为此,道路交通行业必须改变进展方式,摒弃旧的进展理念,重视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和废旧材料利用,毫不动摇的坚持科学进展和可持续进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设计理念 2.1 设计指标 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法律规范以路表弯沉作为主要设计指标,以沥青面层底面和半刚性基层底面的弯拉应力作为设计的验算指标。对于结构层组合和材料类型多样化的路面结构,采纳路表弯沉作为主要设计指标,无法反映和包容路面结构的多样性及各种损坏类型,也难以协调平衡各单项设计指标。沥青面层地面或半刚性基层底面的应力状况和大小,主要随上下层的刚度比和层间接触条件而变,他们受路表弯沉大小的影响很小。因而,路表弯沉指标无法控制面层底面或基层底面的应力状况和大小。由于路表弯沉指标无法与路基或路基和粒料层的变形量相对应,也并不能起到完全控制后者的作用。 为了改善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指标,实现道路交通的科学进展和可持续进展,结合我国沥青路面的使用特点和经验,并参考国外的讨论成果,新的设计指标应依据下属原则进行考虑:(1)仍遵循力学―经验法的基本思路;(2)针对层状复合结构和损坏类型多样化的特点,设计指标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