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GIS 课程教学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的重要技术平台。调研建立在建筑学专业根底上的城乡规划专业 GIS 课程状况,针对当前城乡规划专业特点及 GIS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阅历,探究城乡规划专业开设 GIS 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通过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探究,以期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教学改革供应思路。 [关键词]城乡规划;GIS 课程;教学改革 如今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已是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1-2]。一方面,城乡规划中的数字城市、大数据和才智城市等诸多讨论方向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根底。自然资源部提出 2025 年我国将根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张图”[3-5]系统也将统一建立在以 GIS 为主的信息平台上,所以在时代要求下规划行业必需不断引入新的思路和技术。另一方面,在公布的新版《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标准》[6]中强调了 GIS 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指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根本把握内容,同时国家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中也明确列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相关考试内容和要求[7]。因此在城乡规划进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并完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和利用 GIS 根本技能解决实际规划问题,加强学生分析和实践力量是特别必要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集合了对空间数据及其相关属性数据采集、治理、显示、分析、模拟等多功能的新的技术平台[8]。就 GIS 这门学科本身而言,学问点繁多,跨学科,实践性特别强,想要深化把握需要肯定的数学、计算机算法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学问,而这一点对于非 GIS 专业的学生来说存在特别大的欠缺。所以针对非GIS 专业进展课程教学改革,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把握 GIS 的根本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中,是急需解决和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 GIS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育质量和专业建立。 1 课程训练现状 1.1 学问体系构造不完善 经过调研,发觉相当一局部院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贯穿在设计课、城市地理学等专业课中。由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设计规划方面的力量较强,但关于数学、地理学以及计算机算法等学问了解不够深化,因此对此类原理偏多的课程,普遍反应课程较难,学习效果不好。 1.2 实践课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