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同样可以有德育教育音乐教学中同样可以有德育教育很多人都认为,只有语文教学中才会有德育内容,才会相机进行德育教育。其实,在音乐教材中也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教育形式更多样,更灵活,更轻松,学生更易接受。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一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进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一、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老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仔细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事外,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育,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老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育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放学歌》是一首以老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