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国道 xxxx 至 xxxx(路桥境)改建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法律规范(JGJ46-2025)。(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3)、104 国道改建工程 x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目的为了在本工程临时用电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确保本项目部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制订本方案。3、适用范围 本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适用于台州市路桥区 104 国道 xxxx 至 xxxx 段(路桥境)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临时用电。二、工程概况104 国道 xxxx 至 xxxx 段改建工程第 x 合同段位于台州市路桥区 xx 街道~xx 街道。本项目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80 公里/小时,路基宽 32 米。其中中央分隔带宽 2 米,两侧路缘带宽 2×0.5 米,行车道宽2×11.25 米,硬路肩宽 2×2.5 米,土路肩宽 2×0.75 米,分离式路基宽 15.25 米,整体式桥梁宽 31.5 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 I 级。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 K0+000,终点桩号为 K4+101,全长 4.101 公里;本合同段共有七座桥梁:包括南官河桥、岙王 1 号桥、岙王 2 号桥、车头桥、A 匝道桥、B 匝道桥、螺洋高架桥前半部分。1 地形、地貌路线区为温黄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少部分地区为中低丘陵。测区内普遍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2 地质、地震:滨海淤积平原为线路主要地貌单元,广泛分布,地势平缓,水网密布,沿线主要为耕地、农田,部分为村庄、道路。区内浅部地层普遍存在着一层海积成因的厚约 0~2.2m 左右的黏土,即俗称的“硬壳层”,上部由 Q34、Q24、Q14滨海相的地层相成,岩性主要为淤泥质土和黏土,层厚约 15.0~30.0m,淤泥质土具高压缩性,变形大,固结时间长的特点;中部以Q3冲~海相及冲~湖相地层相成,岩性主要为黏土、含粉质黏土圆砾等组成,呈黄褐~褐灰~青灰色,属中高压缩性土,层厚约 20~30 m;下部为 Q3冲积、冲湖积相黏土、粉质黏土、含粉质黏土圆砾,呈灰色~青灰色,属中~低压缩性土,层厚约 0~25 m。根据工程钻探及地质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道路位置及附近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构造存在,场址稳定。测区地震具震级小、强度弱、频度低的特点,据地震台站的历史统计及近期监察资料,台州及紧邻地区历时地震很少,震级大多小于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