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范围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Ⅱ.考试目标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科目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攻读硕士学位讨论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达到讨论生入学水平。Ⅲ.答题方式及时间闭卷考试,180 分钟Ⅳ.试题分值 300 分Ⅴ.题型结构及比例1. 比例生理学约 20%生物化学约 20%病理学约 20%人体解剖学约 20%病理生理学 约 20%2.题型单选题 140 分,2 分/题 (5 个备选答案)名词解释 60 分,6 分/题问答题 100 分,20 分/题(6 题中任选 5 题)生理学一、绪论 1. 生命活动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2.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3.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 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转运、主动转运、胞吐和胞吞 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3. 细胞兴奋的条件,动作电位和局部兴奋特点及其意义,动作电位它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4. 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5.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6.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肌丝滑行学说7.骨骼肌收缩形式及影响因素(后负荷、前负荷、肌肉收缩能力)三、血液 1. 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功能5.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6.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7. ABO 和 Rh 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8. 输血和交叉配血 四、循环 1.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3.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以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 血流动力学三要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6.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7. 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动力学,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8.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心血管反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 10. 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