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经济效益思考经济效益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因为衡量经济效益,不仅要看产品的价值—它所消耗的劳动,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只有产品符合社会需要,才能使它的劳动消耗获得承认,才能使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这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经济效益。建筑经济效益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劳动消耗低和使用价值高的建筑物。也就是在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安装的全过程,不断降低劳动消耗和持续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一定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满足建筑物质量要求的最佳数量指标,就是我们用以衡量劳动消耗和使用功能的标准。没有标准,就失去了衡量和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依据。作为一个工程师、建筑师和经济师,凭着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该考虑如何在建筑工程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这就离不了建筑定额、标准、规范、规程,等等,通过理论和实践体现建筑经济效益的总结性的标准文件。1、建筑物的商品性质和使用价值建筑物是房屋的构筑物的总称。它直接建造在使用地点的土地上,起到住人和载物的作用。它概括了房屋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范畴,是建筑业的产品。建筑物作为商品,有如下一些特点:1.1群体性。往往由一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组成,发挥总体的作用,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在同一地点,要由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工艺交叉生产。不象一般商品,采用比较单一工艺,不受干扰地进行生产。1.2固定性。每一建筑物都要固定在一定地点的土地上,分散进行生产。不象一般商品能够集中生产,自由运输。1.3单件性。每一建筑物都要与周围环境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不象一般商品,同一类型,成批生产。1.4协作性。每一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需要很多性质完全不同的工种,协作配合,才能进行生产。不象一般商品,只第1页共6页需要单一或少数工种配合就可以生产。1.5复合性。很多建筑物都是现场建造和工厂预制相结合的复合体。预制程度愈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也愈高。不象一般商品,都是在工厂生产组装而成。1.6预约性。建筑物不象一般商品,可以拿到市场交换,只能在现场根据要求进行生产。因此,选择生产厂家,通过投标、竞争、订约、成交,就成为建筑业物质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事先要对这项产品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提出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督。因此,我们在预约和组织生产建筑物时,必须针对上述建筑所特有的商品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生产和监督检查,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必备的属性,它表现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建筑物的各种需求。作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适用性。任何建筑物首先要满足它的使用要求。例如住宅,要满足居住的要求;影剧院要满足文娱的要求;各类工厂要满足生产的要求;输水管线要满足供排水的要求;水电站要满足发电的要求;码头要满足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的要求。凡此种种,不同的使用功能,都要求制定一系列专门的建筑标准;(2)可靠性。任何建筑物都必须坚实可靠,足以承担它所负载的人和物的重量、风雪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结构,制定一系列结构标准;(3)耐久性。任何建筑物都要考虑满足它的使用年限和防止水、火和腐蚀性物质的侵袭。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构造上制订一系列的标准;(4)美观性。任何建筑物都要根据它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为人类提供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造型和景观,这就要求对建筑物的型体、装饰、园林绿化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标准;(5)经济性。建筑物作为商品,当满足了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种要求以后,能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性。只有做到物美价廉,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也要制订一系列定额、标准作为衡量、控制造价的指标。2、建筑标准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基础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就在于以符合适用、可靠、耐久、美观等各项要求和符合当前第2页共6页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订的各项建筑标准,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