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重启是一面镜子IPO 重启是一面镜子 停发已一年多的新股 IPO 改革在 2025 年伊始率先登场,不过意欲抑制“三高”的所谓市场化发行却事与愿违,折戟的背后难掩改革不配套的硬伤。 面对进入深水区的诸多领域改革,包括金融、财税、资本市场等专业性强的领域,中国在推动改革时不仅需要自上而下,超脱于部门利益之外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更需要谨防技术官僚借改革之名阻碍改革推动。 “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放权,而且是核心权力的下放。”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证券业高层称,“IPO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市场,改革不是要市场化吗?出台一个半生不熟的方案。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中国近期推出市场化方向的新股发行改革措施后重启 IPO,但 1月 10 日风云突变,江苏奥赛康药业于网上申购前夕暂缓发行。究其原因,老股转让规模过大,以及新股“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超高募资)问题再现,均对监管层正在推动的新股市场化改革提出挑战。 其后证监会表态新股发行市场化不代表放任自流,并于 12 日晚再推出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新规定,将对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发现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在路演推介过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发行。 13 日 5 家深交所新股公告称,根据证监会最新的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的精神,暂缓新股发行或推迟刊登发行公告,此前估计的发行时间表也将调整。 瑞银中国讨论副主管兼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表示,这轮新股改革对于现在抑制“三高”没有任何帮助,并估计新股频发会在今年3 月份对创业板形成巨大压力。股市一地鸡毛 尽管中国 2025 年的宏观数据尚未出炉,但从已公布的外贸、物价等数据看,实现年初 GDP 增长 7.5%的目标已成定局,中国经济增速依旧在全世界排名靠前。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也同样排名在全世界表现最差的榜单前列,一地鸡毛的股市也让借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中国人梦碎。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每一次的 IPO 重启都是一个制造资本市场富翁的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因此发行询价中有那么高的市盈率也就不足为奇。”一位从事投行业务多年的券商人士称,“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当大股东都想着从股市套现走人,这样的市场让投资人怎么可能有信心呢?” 发行市盈率高达 67 倍的奥赛康,原计划在深圳创业板发行5546.6 万股,其中新发股数为 1186.25 万股,控股股东南京奥赛康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