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引航道冲沙方案讨论 xx 引航道是 xx 工程通航的关键建筑之一。xx 的经验表明,泥沙淤积会对引航道产生严重影响,及时有效地清除碍航淤积是确保航道畅通的关键问题。 根据 xx 工程“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运行经验,结合 xx 工程的实际情况,xx 引航道采纳“以动水冲沙为主,辅以机械清淤”的原则。然而,由于 xx是一个水头较高的枢纽,许多条件和 xx 工程有很大差别,xx 仍采纳 8000~10000m3/s 冲沙流量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而且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文献[1]详细比较了 xx 和 xx 工程的具体条件,指出 xx 宜实行相对较小的冲沙流量,控制在 4000m3/s 以内即可达到与 xx 工程相同的冲沙效果。在特别的大水大沙年份,辅以小幅度降低 xx 和 xx 水库水位的非结构措施,完全可以保证 xx 上下游引航道的通畅。但是,由于上下游航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上游冲沙效率较高的时候,下游航道未必能够产生好的冲沙效果,如何合理安排冲沙,尚值得讨论。同时,xx 引航道包含了船闸和升船机两套通航系统,引航道内部水域比较宽,无论实行什么形式的冲沙方式和多大的冲沙流量,都不可能单依靠冲沙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实行措施,尽量保证有效航道范围内的冲沙效果是工程布置和设计值得讨论的问题。 xx 已落实的冲沙设施只有临时船闸改建的冲沙闸(流量 2500m3/s),与需要流量(4000m3/s)尚有很大差距,需建一规模为 1500m3/s 的隧洞。然隧洞布置所受约束条件太多,既要保证高边坡安全,又便于后期(至少 30 年后)施工以节约投资,采纳什么形式的冲沙隧洞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在介绍 xx 上下引航道布置情况和泥沙淤积基础上,讨论应该实行的冲沙方式和进一步增加有效冲沙效率的途径。1 引航道的布置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设计[2,3],xx 引航道上游采纳将船闸、升船机引航道和临时船闸(后期改建为冲沙闸)完全包括在防淤隔流堤以内的布置方案(简称“全包方案”);下游采纳长隔流堤也将船闸和升船机引航道完全包括在内。引航道布置如图 1 所示。图 1 xx 上下游引航道的布置(其中竖井式冲沙隧洞为本文建议) 上游引航道长 2674m,口门段航道宽 220m(130m 高程处),船闸航道维护高程 139m,升船机航道维护高程 140m.汛期船闸和升船机航道水深分别为 6m 和5m,留一定富余水深应付泥沙淤积和引航道内水位波动。由于船闸和升船机同处隔流堤内,船闸在堤内取水引起往复流,不但直接影响升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