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 [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呼应了新准则的变革,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时代,同时也为事业单位转制做好铺垫。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准则 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现状 我国的事业单位包括各级教育、医疗等单位,数量众多,资产庞大,拥有的资产也几乎全部为国有资产。据财政部 2025 年 1 月公布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截止 2025 年末,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已近 130 万家,国有资产总额达到 8 万亿元,事业单位占74.37%。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展,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改变了纯粹的国拨经费收支的局面,走上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的道路。很多事业单位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结余和技术优势兴办盈利性组织或进行对外投资。 建国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也经历过五次大的改革。目前事业单位执行的是 2025 年 12 月 5 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较 1997 年 5 月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有很大改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2)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纳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事项)、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采纳权责发生制;(3)合理界定了会计要素,考虑到采纳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替代支出,明确了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4)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第二章标题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全面性的要求;(5)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为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6)是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7)明确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8)调整了净资产项目构成,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9)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报表的基本列报格式。 笔者认为目前事业单位准则仍仅限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结合,成为以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