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病虫害防治亚麻病虫害防治 摘要:亚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害虫的侵害,使亚麻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为了获得亚麻丰收,就必须经济、有效地控制亚麻田间害虫的发生及进展。本文介绍了亚麻田间常见的几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对亚麻田间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亚麻 病虫害 防治 一、草地螟 1、形态特征:成虫淡褐色,体长 8-10 毫米,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两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卵椭圆形,长 0.8-1.2 毫米,为 3、5 粒或 7、8 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幼虫共 5 龄,老熟幼虫 16-25 毫米,1 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3 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5 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蛹蛹长 14-20 毫米,背部各节有 14 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剌 8 根。 2、为害症状:初孵幼虫取食幼嫩叶片和叶肉,残留表皮,并常群集为害,可吐丝将叶卷曲成网,幼虫埋伏网内。3 龄后食量大增,幼虫分散并将叶片吃成缺刻而仅剩叶脉,还可蛀入胡麻幼果内取食果肉。 3、发病特点:草地螟以老熟幼虫在丝质土茧中,越冬。越冬幼虫在翌春,随着日照增长和气温回升,开始化蛹,一般在 5 月下至 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后,从越冬地迁往发生地,在发生地繁殖 1-2 代后,再迁往越冬地,产卵繁殖到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在我国北方草地螟的越冬发生地在内蒙中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张家口地区。这些地区 8 月份以后,气温偏低,降雨量不大,荒坡、草滩和休闲地面积大,草地螟越冬虫茧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小,大多地处海拔 1000-1600 米的高度。如在越冬地草地螟幼虫越冬面积广,数量大,第二年春羽化后,便可随当时的季风迁至内蒙东部,辽宁中西部。草地螟成虫有群集性。在飞行、取食、产卵以及在草丛中栖息等,均以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的群体出现。对多种光源有很强的趋性。龙其对黑光灯趋性更强,在成虫盛发期一支黑光灯一夜可诱到成虫成千上万头。成虫需补亢营养,常群集取食花蜜。成虫产卵选择性很强,在气温偏高时,选高海拔冷凉的地方,气温偏低时,选低海拔向阳背风地,在气温适宜时选择比较湿润的地方。卵多产在黎科、菊科、锦葵科和茄科等植物上。幼虫 4、5 龄期食量较大,占幼虫总食量的 80%以上,此时假如幼虫密度大而食量不足时可集群爬至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