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虎门港投资指南调查提纲(一)一、 虎门港的自然地理状况(一)地质 1. 地质构造 东莞市属珠江干流沿岸位于惠坳断束与粤中的坳摺束的两个构造单地交界处, 东北有北东向的罗浮山大断裂, 在虎门镇附近为一组北西向的断裂所切断, 威远岛北部即为东莞断凹盆地, 有北面对西向威远断层通过。 本地区广泛分布着下古生界付变质地层, 节理发育, 侏罗系下统地层在威远岛西侧出露, 与下面生界地层呈断层接触, 燕山运动第三幕、第四幕侵入岩亦局部出露。 2. 地质及岩性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 (1) 在古生界变质岩: 主要为泥合片麻岩, 片麻石英岩, 石英岩, 云母斜长片麻岩, 一般为中厚层及中厚层夹薄层结构, 灰白色, 出露地表为中等风化~强风化, 风化深度不等, 风化面为灰色及紫红色, 节理发育, 基央沿层面及节理面剥落, 但仍具沉积岩成层特征, 主要出露于威远岛东段的低山丘陵上。 (2) 侏罗系下统地层: 出露的有灰白色石英砂岩, 中细砂岩及紫红色沙页岩, 砾岩等, 主要出露于威远岛西段低山丘陵, 下古生界地层呈断面接触, 一般为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及中细砂岩与紫红色砂页岩层, 灰魄中厚砂岩一般中等风化, 节理发育, 节理面呈暗褐色, 岩质坚脆, 沿层面及节理面剥落, 紫红色砂页岩风化严重, 易于剥落成碎屑状。 (3) 侵入岩: 为燕山运动第三期第四期侵入岩, 主要侵入于威远岛大石虾以北丘陵上的侏罗下统地层中, 为浅灰~肉红色的星云母花岗岩, 石英岩, 岩浆与围岩接触带发生了混合作用, 岩浆期后气化热蚀普遍。 (4) 第四纪地层 I. 残积及坡积层: 主要位于低山丘陵区, 残积及坡积层厚度因地形岩性不同而有变化, 一般较薄, 表层主要为棕红色~棕黄色亚粘土, 夹岩石碎屑。 Ⅱ. 海陆混合沉积层 (Ⅱ1) 海陆混合沉积阶地, 本区主要分布于威远岛的南北西侧, 地表平坦, 有的经人工围垦已辟为耕地, 其构成物质以灰~灰黑淤泥, 灰~灰白色亚砂土, 砂的堆积为主, 局部夹花色粘性土层。 (Ⅱ2) 海漫滩沉积: 主要分布于威远岛南部, 宽度最大达 2.5km, 高潮被海水淹没, 微倾向河床, 根据我们的钻探分析, 表层约有 6~10m 厚灰黑色淤泥, 流动状态, 中部为杂色可塑性土层与黄色~灰白色中粗砂层互层, 局部夹有灰色可塑淤泥质粘土层, 反映了三角洲沉积发育的不同阶段, 沉积层厚度受基岩控制。 3. 工程地质 拟建码头区为较宽阔的珠江河床, 多为海陆混合沉积物, 根据钻探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