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实施 ISO9001 认证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ISO9001 认证是企业产品获得“通行绿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认证在打破贸易壁垒,提高产品知名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维护消费者权益,减少重复审核负担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为企业界所共知。这些年我国产品质量抽查统计数字表明,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远低于大型企业。同时,中小企业 ISO9001 认证的步伐也慢于大型企业,许多意图获得认证或已获得认证的中小企业,其实际质量管理水平也没有明显地提高。这其中归纳起来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中小企业在实施 ISO9001 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质量意识相对低下 一些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小企业,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指标”、“符合标准”。在领导及员工的思想中树立的是“数量第一”的观念意识,有些甚至只求数量,忽视质量,连起码的符合标准都做不到。对于一些私营企业,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企业主管,由于自身素养限制,他们关怀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的近期效益,对企业的生存与进展缺乏长远规划及战略考虑无视新生企业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实际上已弱化,进展潜力非常有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没做好,这正是中小企业普遍寿命不长的根本原因。 2、对 ISO9001 认证在认识上的误区具体体现在 3 个方面:(1)认为 ISO9001 质量体系只适用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而言却难以操作,贯标在时间、精力与成本上的耗费远大于贯标所得的收益;(2)将质量认证习惯地看作是新的行政性检查、评比、验收,从而对认证工作也实行习惯性的应付态度;(3)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认为认证就是拿到“证书”,在销售竞争、产品出口、公司上市时可以谋取便利,因而匆忙贯标、认证,限期完成。这与 ISO9001 族国际质量标准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3、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进展滞后 许多中小企业以“包”代“管”,以“股”代“管”,过分强调技术性、行政性和经济手段。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教育、质量组织与责任、职工质量管理活动等,体系不健全,进展滞后。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人员素养偏低,掌握应用统计技术基础差,在管理工作中口头沟通多于书面沟通,组织运行靠的是经验或记忆,即使有完整的工序也缺乏全面的记录或趋于形式,致使企业的工序常处于现场不受控状态。4、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经理层,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