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也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进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育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育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进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育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进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必须寻求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进展。 (一)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老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 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的“问题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避开任务太难或太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向学生提出适度任务,使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性学习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何时提出任务、怎样提出任务也不容轻视,提出的任务不应让学生们觉得唐突、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