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再认识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再认识 摘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是学术界、准则制定机构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但人们对二者本身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公允价值出现后,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二者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相关性更关注市场反应,可靠性更强调会计主体。从动态的角度看,可靠性是相关性的保障;公允价值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两方面都较历史成本优越。 关键词:相关性 可靠性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问题是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会计学术讨论的不断深化和相关文献的日益积累,人们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采纳不同的方法来认识或检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有各自具体的要求和表现,在对二者进行讨论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或许是二者的关系问题。人们普遍认为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存在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基于此,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纳混合计量模式来核算。但也有人认为公允价值完全符合可靠性要求,广义的公允价值甚至就是可靠性的保证。只有对二者本身有清楚的认识,进而才能推断二者的关系。 一、相关性强调市场反应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在帮助使用者形成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和确认或改正预期的决策中导致差异性的能力。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因素所决定。 笔者认为,可以从会计信息整体相关性和部分相关性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使用会计信息与否会导致其决策差别,这就是会计信息在投资决策中的相关性,投资者会选择投资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帮助其进行股票投资决策;与此同时,对于股东和债权人而言,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具体项目的关注度也不相同:债权人更关注偿债能力,而股东更强调盈利能力。这样来看,同一项具体会计信息,对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不同的影响,即相关性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推出,假如仅从整体上理解会计信息相关性,不同会计计量属性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具体项目金额不同,但不影响会计信息的整体相关性,人们在进行决策时还是会选择使用会计信息。我们通常讨论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主要是指部分相关性,是会计信息内部结构的市场反应。事实上,相关性并非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所能解决的,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类型密切相关,包括投资者个人的知识结构、所掌握的分析技能和决策模式、偏好、决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