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之我见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之我见 摘要: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从存在问题和改革的角度简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建设是为进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进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进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兴水利、除水害,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和水利的突出问题、如何实行措施顺应经济社会进展解决这些矛盾,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意义深远。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基础;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改革,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好运行和节约用水制造条件。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机制改革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进展的战略举措。 1 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大部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均修建于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地方政府和农民这两大“主体”对农田水利建设、维修、管护重视不够,职责不明、投入不足,造成农田水利持续进展缺乏后劲。家庭承包制改革之前 30 年兴修的水利工程,国家总投资共 763 亿元,而社队自筹及劳动积累,估量达 580 亿元。但近几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远滞后于现实需要。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 2025 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 2025 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大范围干旱充分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 1.1 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