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几起典型高支模整体坍塌事故分析与教训

几起典型高支模整体坍塌事故分析与教训_第1页
1/8
几起典型高支模整体坍塌事故分析与教训_第2页
2/8
几起典型高支模整体坍塌事故分析与教训_第3页
3/8
高支模坍塌事故的教训 1. 南京“10.25"事故 2000 年 10 月 25 日上午 9:30 左右,南京市****大厅在屋盖混凝土浇筑中发生了高支模的整体坍塌重大事故(简称南京“10.25”事故),造成 6 人死亡,11 人重伤,24 人轻伤,见图 1。该屋盖的平面尺寸为 24m× 26.8m,双向预应力梁井式楼盖。Y向预应力大梁有两根,截面尺寸为 500mm×1 600~1 850mm;X 向有大梁 5 根,截面尺寸为 400mm×1 600mm。屋盖板厚 130mm。屋盖顶面标高 29.30~29.575m,大梁梁底的支模高度约为 36m(地下室两层,高度为-8.7m)。发生该事故的技术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超高支模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是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大演播厅的屋盖支模高度达 36m,双向井式楼盖的跨度达 25m 左右,其大梁高度为 1 800mm 左右,这些重要的高支模技术参数,有一定工程经验的项目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都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该工程的项目部人员警觉明显不够,监理人员的警觉也不够。图 1 南京“10.25"高支模坍塌(2)对扣件式钢管排架支撑承载力的决定因素认识不足,是事故产生的主要技术原因。该工程的楼盖施工有简单的模板支架方案,一般板下立杆间距为 800mm× 800mm,步高为 1 800mm;大梁下立杆间距增为@400mm,步高为 900mm。但实际搭设时有变动,立杆的基本尺寸临时改为 1 000mm×l 000mm,步高统一为 1 800mm,地下室地坑处局部步高达 2.6m。大梁下虽增设间距为@500mm 的立杆,但凡增设的立杆均缺与之垂直交叉的水平杆连系,支架的承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见图 2。 (3)搭设的支架构造不合理是事故产生的又一主要原因。事故现场残存的支架,无扫地杆,相邻的连续 5 根立杆的钢管接头对接在同一高度,未见设置剪刀撑,大梁底模下也未设置必要的均匀分配荷载的横向水平木枋等。图 2 梁下加密钢管缺增加连系水平杆2. 南京***“9.01”事故2004 年 9 月 1 日晚 22 时 48 分,江苏***干部学院南京***校区****工程,在浇筑两幢框架楼间 9~13 轴线廊道顶层屋面梁板混凝土时,发生了模板支架系统整体坍塌的恶性事故。造成作业人员 22 人伤亡,其中 5 人死亡(现场死亡 2 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3 人),3 人重伤,14 人轻伤,见图 3。 该工程坍塌的结构部分为东西两个教学楼的联络通道顶屋盖,跨度为 16m,楼板厚100mm,反梁的尺寸为 350mm×l 200mm。支模架高 18m,搭设的架体基本尺寸为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几起典型高支模整体坍塌事故分析与教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