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的百岁光阴剃头匠的百岁光阴 北京市景山后街的高卧胡同里,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剃头匠,叫靖奎,人称“靖大爷”。当记者循迹至此,向路口的修车师傅打听时,师傅抬手一指:“那拄拐棍的老头儿就是他。”顺着他指的方向,一位个子不高的老头,背弯得厉害,满头银发透亮,斜倚着拐棍立在晨光里,像一幅在静好岁月里定格的照片。 4 月 3 日是靖大爷大徒弟敬坤新店开张的日子。临近中午,敬坤把梳洗装扮好的靖大爷接过去剪彩。他位于崇文门花市大街的新店叫“大坤染发工厂”,店内一水儿年轻的小伙子,跳着动感的韩国舞曲迎接靖大爷到来。 靖大爷已经不剃头了。他今年 101 岁,剃了 80 多年的头,是名副其实的“行业泰斗”,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 他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15 岁前生活在顺义农村。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美丽的蝇头小楷,四书五经都能背个滚瓜烂熟。后来,他来到北京城,跟着在一家理发店做工的姨夫,成为了一名理发工。 在理发行业干了十几年,靖大爷手艺越发娴熟,他便在清华大学和地安门两地开了两家理发馆。“当时老爷子在老北京可是大红人儿,那时,很多官员、艺界名伶都是他的老主顾,从傅作义、马占山到梅兰芳,还有清华北大的教授们。”靖大爷的大儿媳雷阿姨告诉记者。 上世纪 50 年代国内开始实行公私合营,国家派了人来当靖大爷理发店的掌柜,一夜间,靖大爷从理发店的老板沦落为普通剃头匠。“后来地安门的房子也被没收了,我最后领了 600 多块钱,换了现在的三间平房。”这三间平房靖大爷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每天早上,靖大爷都会在胡同口晒太阳。他家在一个古旧的大院里,一排平房住着好几户人家。平房的第二间是靖大爷的屋子。空间不大,床、衣柜、冰箱、饭桌塞得满满当当。墙很旧,尽管是白天,屋里开着灯也不明亮,能看得清楚的是床头一幅《剃头匠》的大海报。 “我一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重孙都已经二十多岁了。”靖大爷的六个孩子,无一继承了他的剃头手艺,对孩子们的选择,他也不觉有什么遗憾和惋惜,“人生就是这样,各有各的活法”。不过最近几年他收了三个新徒弟,传承了一些他的理发手艺,多少给他带来了一些慰藉。 敬坤是靖大爷在 2025 年收的新徒弟。回忆起拜师的情形,“当时我让靖大爷给我剃了个头,哎哟把我舒适得不行,然后就扑通一声跪下了,求大爷收我为徒。”敬坤说,这一跪就是两小时,靖大爷终于心软将他收下。“老爷子主要教我‘手上功夫’,包括怎么用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