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千名记者走基层优秀作品原件

千名记者走基层优秀作品原件_第1页
1/17
千名记者走基层优秀作品原件_第2页
2/17
千名记者走基层优秀作品原件_第3页
3/17
“千名记者走基层”优秀作品(20 件)获奖理由(1)作品标题《金桥今晨合龙 武汉大道全线贯穿》类别长消息作 者张超 李珑 刘家华责任编辑夏涤平 贺志刚刊播单位武汉电视台首发日期2011 年 9 月 8 日版面(栏目)《武汉新闻》作品字数3 分 27 秒作品评介记者深夜赶赴建设一线,直击市政重点项目重大节点的施工全过程,用最直观的方式,多角度对工程的意义、建设的挑战及艰巨性和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予以生动表现。采编过程记者用《武汉新闻》独创的“我在现场”报道形式,出镜现场报道,通过体验、沟通、和人物、细节的展现,挖掘生动事例。社会效果《武汉新闻》“记者走基层”主题报道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作品标题探访地铁过江隧道类别新闻专题作 者王晓路 高翔责任编辑胡桂林刊播单位武汉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首发日期2011 年 4 月 13 日版面(栏目)《都市写真》作品字数13 分钟(时长)作品评介本片记者凭借翔实的资料准备和过硬的电视现场报道功底,通过进入地铁 2 号线 50 到 100 米深的过江隧道施工场地长达 90 多分钟的亲身体验,将地铁 2 号线过江隧道工程新、奇、险、难的施工实景鲜活地呈献给电视观众。这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既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了观众对武汉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关注,也较好地体现了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践成果。采编过程2025 年春节过后,地铁 2 号线过江隧道施工遇到很大的困难。左线隧道穿越长江北岸大堤却因地面拆迁问题不能彻底贯穿,右线隧道因为长江南岸地下障碍物而停滞不前。一些不知实情的市民出于对地铁 2 号线的强烈期待而对其施工进度感到不满。为了帮助观众澄清事实,同时也是为建设者鼓劲,本片记者决定深化过江隧道施工场地一探究竟。值得肯定的是:记者并没有停留在地面上听取施工场地负责人的讲解,他们放弃施工场地安排的乘坐运输车进入基本建成的左线隧道采访报道的方案,而是实行步行的方式进入正在施工的右线隧道。地铁隧道施工只有一般的通风装置,对于初次进入隧道的记者和摄像而言无疑是精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1500 米长的采访路径越走温度越高,呼吸越困难,但是记者仍然冒着满头大汗、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盾构机施工面,见到了一群年轻可爱而又乐于奉献的施工人员。记者在行进过程中的实时探访和体验式的现场报道将市民所关注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化作了他们的感同身受。社会效果本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一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千名记者走基层优秀作品原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