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采纳 A/O 活性污泥法的调试技术纺织印染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是棉毛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盐类、油类和脂类,以及加工过程中投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碱等。采纳的主工艺:“格栅 + 调节池 + 厌氧池 + 好氧池 沉淀池 + 消毒池”。运用接种、培育、驯化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调试,在 1 个月内能顺利培育出良好的活性污泥,3 个月后能顺利达标验收。 ⑴ 把整个调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染废水成份十分复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废水,尽管我们接种相类似废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但接种过来的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废水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微生物经过适应期后,细胞开始分裂,微生物开始增殖,微生物细胞按几何倍数增加,经细菌增殖旺盛后,细菌大量繁衍增殖,废水中的营养料被大量耗用,营养料又逐步成为细菌增殖的限制因素。当在曝气池内残存有机污染物(BOD5)较低,有机物与细菌的数量的比值(F/M)较低时,活性污泥才能得到很好的形成。因此,在调试的第一阶段,采纳间歇运行,接种占池容 15%的印染废水厂活性污泥,闷曝 1 天后,在控制调节池水温底于42℃,PH 在 6 ~10 的条件下 ,进水和曝气间歇运行,每天的进水量为设计总量的 40%,曝气量为正常运行时的 25%。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低, 废水中的营养料不足以维持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繁殖、增长。每天都向厌氧池、好氧池投加碳源(投加量:使厌氧池、好氧池内的 BOD5增加 200mg/L)。氮、磷的投加量:厌氧池按 BOD5∶N∶P =300∶5∶1 的比例投加,好氧池按 BOD5∶N∶P =100∶5∶1 的比例投加。间歇进行时,沉淀池内的污泥量较少,全部回流至好氧池。间歇运行 20 天后,好氧池内出现沉淀性良好的活性污泥絮凝体。污泥浓度达 1000mg/L 。 第二阶段: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从废水中去除过程的实质就是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活性污泥反应”的过程。这过程的结果是废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合成新的细胞,使活性污泥得到增长。经过间歇运行后,沉淀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絮凝体的形成,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增加,为生化系统连续运行制造了条件,开初以日处理总量的 50%连续进水,在连续运行的过程中,污泥的增长主要受污泥负荷(F/M)的影响,F/M 过低,活性污泥微生物因缺少营养料而解絮、老化,不利于活性污泥的增长。F/M 过高,菌胶团解絮成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