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壁导坑法在浅埋大跨径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双侧壁导坑法在浅埋大跨径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双侧壁导坑法在浅埋大跨径隧道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长城岭隧道山西段 K21+020 至 K24+022.26 为案例,根据此工程具体情况讲述了双侧壁导坑法在浅埋大跨径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希望对工程同行们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措施、事项、监控测量工作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已经开始建设或者已经建设完成,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开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隧道工程建设进步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去丰富隧道工程建设,目前较为先进的双侧壁导坑法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双侧壁导坑法是隧道开挖的一种方式,又称双侧壁导洞法或眼镜工法。属于新奥法的一个分支,以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导坑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导坑断面近似椭圆,周边轮廓圆顺,避开应力集中。初期支护采纳格栅钢架或型钢钢架、挂钢筋网片、喷混凝土柔性支护体系,及时施作,使断面及早闭合,以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控制围岩变形。建立一整套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 1/2。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进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开挖工艺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工程概况分析 长城岭隧道为忻阜高速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全长 4500m,其中山西段为 3002.26m,设计形式为双线分离式公路隧道,本隧道设计最大开挖断面面积为 165m2,此段隧道 K21+020 至 YK21+040 和ZK21+050 至 ZK21+090 段为浅埋偏压段,属于隧道领域的构造以及岩性接触带,根据此工程具体情况,施工项目部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