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水生蔬菜全程产业链建设环境美好型新农村进展水生蔬菜全程产业链建设环境美好型新农村 水生蔬菜绝大部分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传统蔬菜,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历来就是传统优势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水生蔬菜是一种地域性栽培、全球性消费的特色蔬菜,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水生蔬菜有莲藕、茭白、荸荠、慈姑、菱角、芡实、水芹、莼菜、蒲菜、水芋、蕹菜(也叫空心菜)和豆瓣菜 12 类[1],在我国至少已有 2 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农业中一项特别的种植业。 水生蔬菜不与粮争地,可充分利用湖塘、沼泽低洼地带等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同时,水生蔬菜在消除和减轻保护地盐碱化、改善鱼塘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对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水生蔬菜还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在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生蔬菜因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美容养颜、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美化环境、排污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进展我国水生蔬菜产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水生蔬菜的良种选育 我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以莲为例,倪学明等在《中国莲》一书中对 125 个莲的品种进行了分类和较详细的描述[2]。过去我国在水生蔬菜良种选育方面投入不足,地方品种虽然种类繁多,但保鲜加工专用型品种太少,极大地制约了水生蔬菜产业的进展。 良种工程是从源头上提高农业品质、增加农业效益的重大工程,也是产业持续进展的物质基础。水生蔬菜优质品种和保鲜加工专用型品种少、种质退化严重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生产结构升级,影响了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创新良种培育技术,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加强品种选育、改良,培育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且能耐受不同地区特定生产条件的专用品种,将对水生蔬菜产业的可持续进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应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着眼于产品的多样化,重点选育适合不同栽培地区、不同产品用途、不同消费需求的水生蔬菜新品种,使水生蔬菜产业由数量型、速度型、消耗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环保型转变。 水生蔬菜种苗微型化与良种繁育 目前我国水生蔬菜常规种苗存在用种量大、质量重、体积大、带病率高等问题,应重点讨论水生蔬菜微型种苗繁殖技术,解决试管苗分化率低、增殖率低及移栽成活率低等技术难题;建立从原原种到原种再到良种的常规种苗繁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