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命理学的基础理论 命运的观点,源远流长。由夏经商历周,至春秋时,孔子弟子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可见孔门弟子是信命的。而孔子又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有关史书记载,五代宋初人徐子平名居易,曾和当时看相大师麻衣道人陈图南一起隐居华山,精研命理之学。他们把唐代李虚中推算年·月·日干支的办法,进一步演进为年·月·日·时同时测算的“四柱”法。所谓“四柱”,就是以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一柱,月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二柱,日期的天干地支为第三柱,时辰的天干地支为第四柱。这样,每柱天干一字,地支一字共八字。然后再根据这八个字中所蕴含着的阴阳五行进行演算就可推知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致情况了。 讨论命学原理,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至于应用,仍有待乎多看古今命造,此所谓读书与实验二者并重。至天分之高低,与所得之浅深,更互为因果。 天地之间,一气而己。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摘自《子平真诠》) 理论依据我们就不说了,难得打字!我要讲的就是很简单的东西,只要是认得到字的孩童看了我的这个帖子就会排八字,最少要晓得这个算八字是怎样搞出来的。至于.......就看个人的因果了。 天干的数目有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为天干地支原是取意为树木,所以,对于他们的原始意义有这样的有趣说法; 天干: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春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人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埋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 子:孳也,草木种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萌生的开始。 丑: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