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走向“生态”竞争商业模式走向“生态”竞争 农业社会两千年,工业社会两百年。互联网高潮期才二十年就已经面临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商业模式和社会形态都在加速变迁。 农业社会比邻而居、阡陌相闻;工业社会弱化了居住联系,社交群体主要基于共同的教育和职业经历;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使得社交联系趋向两极化进展,一面是互联网信息交互加快使得原有社交群体联系更紧密,基于网络的陌生交友与推举交际更加方便,另外一面,众多“不见面”的信息传播与商业交易手段,又造就了越来越大的宅男宅女群体。 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也同样趋向于两极化进展。 一边是集聚趋势,平台趋向统一和垄断,同时也必须简单和开放;另一边却是分散趋势,用户越来越个性化和社群化,组织也趋向职能化、模块化。 面对这样的变化和挑战,企业更加需要在生态系统的高度上思考商业模式,不断根据自身成长和所处的生态系统位置,调整甚至变革自己的商业模式――不仅是客户和合作伙伴等外在的生态系统,也包括组织、员工等内在的生态系统。 大企业:营造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大企业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平台、提升垄断性的同时,必须保持简化,并借助更多的外部延伸支撑来确保平台的有效性和用户粘性。 最近风头正劲的是腾讯,频频复制搜狗模式,借助强大用户群导流资源,剥离非核心业务,以战略投资形式形成生态系统。专注的同时,又在简化和强化最重要的人际社交入口和商业支付入口,把粘性和交互性最强的部分集中在自有平台上,将偶发的商业功能交给更专业的合作伙伴。 其实,不仅是腾讯,苏宁 2025 年 9 月 12 日公布的开放平台战略也是如此,线上电商与线下门店基本完全免费开放,吸引并精选商户入驻,苏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仓储和金融服务平台。阿里巴巴的天猫和淘宝,原来就是一个半开放平台,近期的生态系统构建思路虽然不够清楚,但组建菜鸟物流,先后投资高德、新浪微博、银泰等动作,也是为了针对腾讯、京东等各方的竞争,以求完善生态系统。 一个平台级商业模式的成功,往往是因为背后拥有的超级生态系统。苹果的成功,是因为乔布斯回归多年打造的生态系统,iPhone 和 iPad 的产品成功,基础不是饥饿营销,而是借助个人电脑产品和 iPod 等产品,深度打造的、横跨美亚欧三大洲十几个国家近200 家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还有基于 AppStore(从 iPod 的 iTunes蜕变而来)、上万个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