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地基勘察一、知识点: 6.1 概述6.2 地基勘察的任务和内容 6.2.1 地基勘察与岩土工程等级的关系 6.2.2 选址勘察基本要求6.2.3 初步勘察基本要求 6.2.4 详细勘察 6.2.5 勘察任务书6.3 地基勘察的方法 6.3.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6.3.2 勘探工作6.4 地基勘察报告书 6.4.1 勘察报告书的编制 6.4.2 勘察报告的阅读与使用二、重点难点: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内容。勘察方法。勘察报告的内容、阅读和使用。学会阅读、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三、本章内容:6.1 概述 地基勘察的目的在于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查讨论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在工程实践中,有不经过调查讨论而盲目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例子,但是,更常见的是勘察不详或分析结论有误,以致延误建设进度,浪费大量资金,甚至遗留后患。因此,地基勘察工作应该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走在设计和施工前面,实行必要的勘察手段和方法,提供准确无误的地基勘察报告。地基勘察属于岩土工程(见绪言第三节末段)勘察的范畴,必须遵守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法律规范》(以下简称《勘察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地基勘察是把工程地质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在勘察中,从每一地质现象的观察开始,直到作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的结论,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掌握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理论的知识基础以及有关的工程地质知识上,本章主要介绍一般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勘察原则和任务、常用的勘察手段和方法以及勘察资料的整理和阅读。认识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它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地基勘察和评价的任务。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包括: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和可资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等。对于不同地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有很大差别。以山区和平原为例,从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看,山区以基岩为主,岩性坚硬,力学性质较强,平原区则以土层为主,性质较弱,从地质构造看,山区基岩常有褶皱、断层和节理,而平原区则以各类土层相互组合成各种形态的层理构造为主。 由于两类地区的岩土类型、性质及地质构造的差异,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其它因素也随之不同。山区地形地貌表现为高山低谷,崎岖不平,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埋藏较深,泥石流、滑坡,岩体倒塌、岩溶、冲沟等不良地质现象常会出现。反之,平原区地形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