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干部执政方式转变讨论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干部执政方式转变讨论 摘 要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0%以上,城镇化率继续保持增长,城镇基层管理问题日益成为焦点话题。基层干部是城镇中最底层管理者,但其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责任重大,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化率持续保持增长的情况之下,基层干部执政方式必须转变,才能达到城镇化率提高的需求,才能满足基层的民主政治、经济模式、公共基础、干部建设等要素的可持续进展的转变。 关键词 城镇化 基层干部 执政方式 作者简介:魏平强,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讨论生,讨论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秦婷,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讨论生,讨论方向:会计学、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1-207-02 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及基层干部执政问题探析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具体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定经历的历史阶段。城镇化率又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笔者认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初期我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之下,首先进展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156 项重大项目带动了城镇快速进展,城镇化水平的百分点得到了提高,这个阶段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 第二阶段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行改革开放,在思想方面打开了闸门,在户籍限制上得到了放松,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城镇化率得到提高,这个阶段是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时期,城镇化率持续上升。 第三阶段是 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至今。2001 年我国加入 WTO,国民的眼光投向了全球,随着农业税的减免,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机制形成,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这时期城镇化率加速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 2025 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 52.6%,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进展,基层管理日渐成为社会稳定及进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