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成因提出了控制措施。文章认为,目前大体混凝土施工要做到优化配合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质量,降低水灰比,以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升,降低混凝土所受的拉应力。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不同国家定义不同。美国定义:任何就地浇筑混凝土 ,若尺寸大,必须实行措施解决体积膨胀和水化热,以便减小开裂为大体积混凝土。日本定义: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 80cm 以上,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差大于 25℃为大体积混凝土。我国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 1m 或估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备基础、箱形基础、筏基底板、立墙及地下隧道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现象。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升温、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必须仔细对待。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 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是综合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温度原因 1.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混凝土内部膨胀高于外部,此时混凝土表面将受到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由结构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的,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约束地基(例如桩基)上时,又没有实行特别措施降低,放松或取消约束,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易发生深进,直至贯穿的温度裂缝。 (二)沉缩裂缝 当然混凝土沉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特别是泵送大流态混凝土)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养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地进行表面履盖,表面水份散失过快,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不均匀收缩。其表面干收缩大于其内部干收缩值。由于此干缩快慢差而形成的混凝土表面拉应力,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或者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及时抹压实(特别是初凝前的二次拌压),且表面覆盖...